行业动态

国产地暖分集水器:只重外表的思维无法摆脱发展困境

时间:2016-04-29 11:49:21

        与众多行业面对“去产能、去库存”一样,地暖行业同样需要承受巨大阵痛。问题是,去产能必然伴随转型,地暖行业到底该如何转型?本期,我们聚焦地暖分集水器行业发展困境,现状:企业众多,产能过剩。

        作为地暖采暖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暖分集水器在我国南北方地暖工程中被广泛安装应用。伴随着我国地暖行业快速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分集水器行业,从业企业的数量惊人——单单是在浙江玉环和诸暨,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就有超过500家地暖分集水器产品加工企业。而全国地暖分集水器企业更是可能超过1000家。

        我国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一样,我国分集水器行业的产能也严重过剩。

        中国地暖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主流分集水器企业2015年的销量及市场占有率、2015年中国地暖系统实铺地面面积的数量推测认为,2015年我国国产分集水器在中国市场上的总销量在467万套~700万套之间。而对于这一行业2015年的生产能力,但中国地暖行业分集水器行业2015年的产能毫无疑问是严重过剩的。

        除几家销量高达几十万套的分集水器企业外,剩余的大部分地暖分集水器企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部分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可能超过50%。,他认为我国分集水器行业中5000万元产值以下的企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在任何行业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价格是绕不过的坎。在地暖分集水器行业,低价低质竞争却如毒瘤一样早已存在。本报此前曾专门刊发低价地暖分集水器相关文章,显示部分国产黄铜地暖分集水器价格低于20元/路,低价低质现象较为严重。黄军指出,地暖分集水器产能过剩导致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通过拼价格来占领市场,“拼得血淋淋的,却没落着好。

        ” 低价往往伴随着“低质”。质量低劣的地暖分集水器无疑在地暖行业埋下了漏水事故的隐患。“特别是在极寒天气下,如2008年南方大雪和2015年冬季气温骤降,低品质的地暖分集水器很容易被冻裂,进而会给客户造成损失并带来生活麻烦”。某业内人士向中国供热信息网透露:“出事后,有的厂家承担不起赔偿责任,干脆关闭工厂,另立山头重新注册一个品牌。” 在起步较早的欧洲,其地暖分集水器行业是否存在低价低质问题呢?“欧洲地暖分集水器行业不像中国这样,许多人一哄而上生产相同的产品。”

        欧洲同行有一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那就是借助精品而非价格来推动企业发展。在这种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欧洲分集水器企业,在分集水器产品的生产工艺、品质把控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欧洲的分集水器企业并不像中国同行这样,善于追求“花里胡哨”的东西。,欧洲的分集水器款式不多,但他们更注重产品工艺和内在品质,欧洲的分集水器企业并没有把产品区分为工程款和家装款。无论工程还是家装,所用的分集水器采用的都是同样的生产标准。 许多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低价”成不了救世主。那么,当前中国地暖分集水器行业又该如何去产能并实现行业转型呢?黄岳翔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南方采暖市场的开发工作。目前南方供暖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正从奢侈性消费向大众“刚需”转变,市场潜力巨大。二是做好散热器配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近年来巨帆在南方市场销售了大量的散热器配套阀门产品。同时,巨帆针对散热器系统研发的配套产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些产品不仅在南方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并且还成功地出口到欧洲市场。三是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拓展铜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满足细分市场客户的需求。其前沿和前瞻的技术研发理念及精湛的产品工艺都是领先于行业的。

     目前我国地暖分集水器及管件阀门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主流分集水器厂家在分集水器缸体部件及配件加工方面与欧洲产品已无差距,但在流量微调阀芯、温控阀芯及阀体的工艺精度等方面,尤其是一体化混水结构设计方面还有差距。即使是对比进口产品,也有着明显优势。国内分集水器企业不只是学习的产品及结构设计,还应学习其专业精神。 伴随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时代不再,中国地暖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去产能是重中之重。资深人士均认为,广大国产地暖分集水器企业“去产能”势必与“转型”同步进行。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加大力度开发新兴市场,还是深度挖掘细分市场潜力,归根结底优秀的产品品质是每一家企业成功“去产能”并成功转型的前提。

http://www.northsoft.com.cn/

内容页面后缀590-270.jpg

市场QQ:
市场QQ:330855625

投诉QQ:
投诉QQ:250350966

企业QQ:
企业QQ:800005641

回到顶部